(资料图片)
近来中国电影迈向国际,《无名》《流浪地球2》面向全球市场;影视开发拥抱AIGC新技术,借助科技加快工业化进程。中国电影人开始仰望星辰大海,但“脚踏实地”仍然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,也是近年来普通观众一直呼吁的事情。所幸,华语电影的创作者们回归现实主义,力图以现实的笔触描摹出一幅幅当代众生相。
著名导演尹力在“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的探究、追求和打造”主题论坛上表示,中国电影如果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,需要创作者勇于面对现实,把现实生活中体现本质的元素提炼捕捉出来,呈现给观众。尹力导演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领先者,他痛恨那些虚伪、无病呻吟、脱离群众的艺术,始终秉承“尽精微,致广大”的创作原则,因此他的作品总是保持水准,提炼出人民生活中最本质的精华,并不是那种浅薄,平庸的平民生活状态。
尹力认为,现实主义从诞生之始就是批判现实主义。近几年学界有了温暖的现实主义这一说,也不失为一种变通的方式。
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们总是能在影视作品中找到共鸣。好莱坞能够在20年代至30年代快速发展,主要得益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。人们更愿意离开现实,在电影中找到内心的温暖和快乐。因此,当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无法解决,社会、政治和生活无法逃避时,电影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。
在论坛上,路阳导演分享了一段与现实主义有关的经历。路阳上学的时候,正好北京举办亚运会。学校挑选了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为亚运会开幕式做准备。排练了一年,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参加开幕式的演出。在这个过程中,路阳看到一个摄制组来到学校,全面地拍摄他们的训练和生活。
“亚运会结束,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,就是在我们学校拍的《我的九月》,导演是尹力导演。我很诧异的是,那些环境、那些人、那些样貌、生活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,但是在银幕上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。那次拍摄的是我们的生活,我觉得很熟悉,它也变成了另外一种更迷人的样子,我们也希望从现实主义电影中感受更多无从体验的生活,”路阳说。
幸运的是,当下年轻导演非常愿意从现实主义出发,把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所思所想用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,《热带往事》的导演温仕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
《热带往事》的起点是导演读过的一个社会新闻故事。温仕培对社会现象题材很感兴趣,但对他来说,最初的吸引力是来自于人物的状态,这也是导演创作《热带往事》背后的核心动力。在创作过程中,温师培采用了一种更抽象、更宏观的方式来构建故事,最终形成了一种寓言般的体验。但总的来说,《热带往事》仍然来自社会现实。
中国电影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在走出国门、蓬勃发展的同时,新技术的帮助可以让人们看到中国电影的无限新可能性,但同时要注意内容的踏实。发展和瓶颈过后,中国电影工业需要扩大类型题材,培育产业体系和档期,争取实现市场和艺术价值的双丰收。
厦门亿斯光年影业的项目负责人杨鑫玉认为,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越来越受欢迎,市场上的类型作品也应运而生,今年《狂飙》和《漫长的季节》的爆火也说明了这一点,这给投资者们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。同时创作者们也要注意内容的打磨与创作的新鲜度,这样才能收获口碑与热度。
标签: